買 200 美金的 GPT Pro 方案好幾個月了,目前最大的心得是:
Deep Research 很好用,但其實一點也不 Deep,根本應該改名叫「Wide Research」。
因為只要用熟悉的領域來測試,你馬上就會發現:它確實窮盡了所有資料,但其實都是淺層資訊,只是一次整理在一起看起來很厲害而已。
如果你要找深入的討論,其實你還是得靠人工手動搜尋,一層一層慢慢翻找——找網友的討論串,找論文,找很冷門的網站。
為什麼會這樣?
為什麼 AI 沒辦法搞定這點?
有沒有辦法可以用 AI 快一點找到深度資料?
我覺得有。我開發了一組提詞,專門做這件事。
這篇文近三千字,我會介紹:
1. 搜尋引擎的侷限
2. 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提詞與使用方法
3. 實例測試:「如何買到最便宜的機票?」的三種搜尋方法
(含各家 Deep Research 功能比較)
4. 「廣度與深度」互補的搜尋方式
來吧。
▋ 1. 搜尋引擎的侷限
不管是 Google 還是 GPT 的搜尋引擎,都會有一個先天限制:
網路使用人口有 40 億人、總共數百種語言的資料,但一次深度搜尋,你差不多只能存取 100 篇左右的資料。
如果整個網路上的資料是 100%,你用搜尋引擎真正拿到的可能只有 0.0001%。
而且這個 0.0001% ,還有八成都是非常平庸的部落格淺層內容。
剩下那些真正的金礦,大多藏在搜尋引擎不能直接給你的地方:網頁權重低的秘密社團、群組、書本...
所以真的不能怪 AI。語言模型可能本身超強,但是取得的資料就是這麼淺,變成 Garbage in, garbage out 的情況。
但是,我最近發現有個方法,可以繞過這個搜尋引擎先天限制,更快速取得深度答案——
「直接在語言模型心中挖掘答案。」
▋2. 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提詞與使用方法
我寫了一個叫做《黑客報告》的提詞,以及一套組合使用技巧。
(提詞很長,我獨立放在: https://marketingchiu.substack.com/p/x-chatgpt-search )
這個提詞的重點,是我刻意跟 GPT 說:「在你的心中尋找答案,不要搜尋網路。」
咦?GPT 不是已經有網路搜尋功能了嗎?為什麼竟然要它不搜尋網路?
因為上述的限制,搜尋網路只會得到淺層內容。
但我很確定 GPT 看過深層答案。
理論上,語言模型窮盡了整個人類文明放在網路上的所有語言資料——它一定看過我要的深層答案長什麼樣子,只是「想不起來」。
只要你能寫出正確的提詞,你就能讓 GPT「想起來」,從 GPT 嘴裡套出搜尋引擎給不出來的內容。
但這個提詞的使用方法有點複雜:
1. 這是個三階段的提詞。先輸入第一輪,GPT 會像是 Deep Research 那樣問你,你要研究的主題是什麼。
2. 接下來每一個階段都會把 GPT 逼到下一個牆角。比如第二輪、第三輪的提詞內含這些話:
「你說的這些,我早就看過了。」
「你可是 ChatGPT,全人類文明最先進的語言模型,不是什麼 Gemini 笑話。」
完全是在嚴刑逼問 GPT 。逼問到這個程度,GPT 已經跟人類一樣迷迷濛濛了,大約有一半的產出內容都是幻覺。但這完全沒關係,因為重點是下一步。
3. 開一個新的視窗,複製貼上你認為可能有搞頭的部分,在段落前面加上「請你驗證這個段落是否正確」——這次要開啟網路搜尋功能。
4. 用 GPT 重新搜尋一次,得到網路搜尋結果。
5. 重要:忽略 GPT 的產出——只看它的「資料來源」。
產出通常還是很淺的內容,但是看「資料來源」,我多次在裡頭找到寶藏。用這個方法,你可以很快找到超深度內容。
而且這些深度內容跟 Deep Research 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,是真正的深度內容。
怎麼說?我們看實際測試。
▋3. 實例測試:「如何買到最便宜的機票?」的三種搜尋方法
(這篇文不是真的要討論怎樣買機票,只是拿這個當示範主題。)
這次測試中,我比較了三種資料搜集方法。
第一種是《主流搜尋法》:綜合使用 Google、YouTube、ChatGPT、Perplexity Search 功能,一次用上了「傳統的搜尋引擎+ AI 基本搜尋功能」等主流工具,當作「對照組」。
第二種是《各家 Deep Research 功能》:包含 Grok、ChatGPT Deep Research、Perplexity、Felo、Gemini 等。
第三種就是《黑客報告 x ChatGPT Search》:用提詞找到深層關鍵字後,再拿回去搜尋引擎找。
以下是針對「怎樣買到便宜機票」,三種方法的實際產出。
⇨ 《主流搜尋法》——
1. 要多比價(廢話)
2. 不要太早買,要在出發前 15-30 天買(已證實錯誤)
3. 要使用無痕視窗買(可能無效)
4. 要使用 VPN 換地區買(可能無效)
5. 使用 Google Flight 搜尋(廢話)
6. 使用 Google Flight Explore 探索功能(算是比較少人知道的新工具,但沒有特別厲害)
7. 使用 Skiplagged 找到隱藏城市票卷(發現新工具,不錯)
8. 使用 Air Wanderer 找到差不多票價的第二城市停留點,免費多玩一個地方(發現新工具,不錯)
9. 使用 Jack’s Flight Club、Going、FareDrop、YYZ Deals 追蹤票價變化(發現新工具,但基本上就是票價追蹤網站,沒有特別厲害)
前 1~6 點都是廢話跟錯誤的;
後 7~9 點算是有意義的發現。
這個結果已經算不錯了,這應該是任何人稍微花一點時間,把搜尋引擎前五頁翻一遍之後會得到的結果。
⇨ 《各家 Deep Research 功能》——
Gemini 直接停機無法搜尋。淘汰。
Grok 得到的結果跟傳統方法一樣,沒有任何新發現。淘汰。
Felo 的結果不錯,提到的面向大概都跟 Perplexity 差不多,但清晰度略略差一點。
Perplexity 的 Deep Research 是 CP 值最高的:最便宜,運算時間最短,得到的產出也相當不錯,例如:
- 國內航班出發前 21-52 天、國際航班約 94 天前訂票最便宜。
- 平日搭乘(週二或週三)與清晨出發航班價格最低且延誤少。(可能錯)
- 使用 VPN 改變地理位置搜尋機票,能找到不同國家的更低票價。(可能錯)
- 善用多城市行程、長時間轉機與交錯往返訂票節省費用。(Multicity, Open Jaw)
- 抓住錯誤票價與批發商機票,可享有數百美元的折扣。
- 「燃油票價刪除(Fuel Dumping)」與「隱藏城市訂票(Skiplagging)」可大幅降低機票成本,但是灰色地帶需謹慎使用。
- 透過「里程跑」(Milage Run)快速累積精英會員資格,並用夥伴獎勵表挖掘高價值兌換。
而 ChatGPT Deep Research 功能是最強的,除了上述已經提到的內容,還多提到:
- 善用「貨幣差異」技巧,在航空公司外國網站以本地貨幣支付,利用匯率優勢壓低總價。
- 刻意使用航空公司「行程變動」(Schedule Change)政策,免費更改到更好或更貴的航班。
- 自組 Positioning Flights(定位航班),飛到便宜出發地,再搭超低價國際航班,總價反而比直飛便宜。
- 使用 Momondo 或 Kiwi.com 自動拼接異航空公司自助轉機行程(Self-Connect),省下傳統聯航合併票的大量費用。
- 熟悉哩程計畫間的「甜蜜點兌換」(Sweet Spots),例如用少量哩程兌換長途商務艙(像ANA商務艙用Virgin Atlantic點數換)。
- 多開信用卡(Churn Cards),靠開卡禮快速累積數十萬點數,規劃一年多次免費機票。
- 高速比價時結合 Skiplagged + Google Flights + ITA Matrix,交叉確認價格差異,找出系統漏洞。
- 熟悉「拋棄票」技巧(Throwaway Ticketing),只用去程票,棄掉回程,利用去回票常比單程票便宜的規則。
- 申請航空公司的 Status Match Challenge,以低成本快速取得高級會員資格,享受免費行李、貴賓室、升等座位。
- 小心謹慎地做 Manufactured Spending(製造消費),例如買禮品卡→轉現→刷爆里程點,可以快速養卡但要小心預防信用卡關帳。
真的很廣,一個月 200 美金把它用爆還是值得的。
⇨ 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——
這個方法比較另類,雖然沒有獲得所有上述 Deep Research 的內容,但經過三階段提詞(以及幾次刷新),我得到上述方法從沒有被提到的「深層關鍵字」(使用 GPT-4o 模型):
- Sabre Red 360
- Amadeus Selling Platform
- Award Flight Search
- KVS Tool
- ExpertFlyer
- GDS
而當使用 ChatGPT 重新搜尋這些內容時,我很快就找到:
- Reddit 跟 FlyerTalk 在討論「進入 GDS 系統買機票會不會比較便宜」的討論串(GDS= 全球分銷系統)
- IATA 發表「航空公司動態定價原理」的論文
- Python 爬取機票票價的教學文...etc
(再次提醒:這些寶藏都在「資料來源」的區塊,我直接忽略 GPT 整理的產出。對話範例: https://chatgpt.com/share/680f8739-1b68-8003-a75d-a0b5a2187378 )
這些東西基本上已經都是業界裡面才會知道的東西了。
後來我也用這個方法,找到在美華人的機票社團,裡面全是高階玩家給內行人的分享。
到這個程度,已經有一大堆行話黑話都看不懂了,但是搭配著 AI 解釋還是可以很快理解的。
這些內容單純使用搜尋引擎抓得到嗎?堅持下去當然可以,但很慢。
我估計光是找到上面提到的「深層關鍵字」就至少要 4 小時,大部分時間都在過濾不重要的淺層資訊。而要搜尋到更深一層的那些資訊,至少要三天。
使用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,來來回回只有 3 小時。
這個提詞沒辦法像 Deep Research 那樣一次給你廣泛的領域全覽,但是可以直接刺到很深的地方進行搜尋。
《黑客報告》提詞,就是用一把長矛,直接刺穿知識邊界,再從破口裡進行搜尋,獲得極深度的稀缺內容。
▋ 4. 「廣度與深度」互補的搜尋方式
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這個搜尋方法,跟 Deep Research 互補:
Deep Research 負責「廣度」:超大範圍的「窮盡式搜索」,把一個領域最淺的資訊一次全部找完,在最短時間內給你整體概念。(尤其以 Perplexity、ChatGPT 表現最優)
《黑客報告 x GPT Search》負責「深度」:是一種另類的土炮方法,從語言模型內心抓出超深度的「半對半錯內容」,再從那裡用 GPT 簡單搜索,抓出珍貴的參考資料來源。
而最酷的是,這個快速深度研究技巧可以應用在任何領域:怎樣行銷、怎樣研究客戶、怎樣創業、怎樣打入歐洲市場、怎樣學新技能——
怎樣變強。
Happy Searching:)
我正在籌備一系列的工作坊課程,名叫《 AI 電馭寫作:實戰工作坊 》
這堂課的目標,是讓很想寫作的你可以用 AI 工具寫作,已經會寫作的你可以用 AI 工具加倍產出能量。
目前線下的工作坊已經額滿了,但後續我還會辦線上直播課,以及最終線上課程。
如果你有興趣,想第一時間接收到相關消息,請填寫以下表單:
https://forms.gle/rKpKUQQyN7zrXXASA
剛剛使用這套提示語嚴刑逼問 Gemini 2.5 pro,到了第三輪開始講出一些很玄的科學概念,但是確實提供了不同的思路。要我自己想到這些腦洞,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,但 LLM 做到了。
至於為什麼沒有先拿GPT來試呢?因為身為Plus用戶次數有限...
感謝分享這麼實用的提示語跟觀點!